开门见山,今天想和你聊聊鸡血藤。
鸡血藤
须知,鸡血藤之所以是以鸡血为名,主要是由于鸡血藤的藤茎被砍断后,你就会看到它的断面有鲜红色的液体流出,色如鸡血,这些红色的汁液会沿着断裂面的花纹一点一点地往外渗,故得名鸡血藤。
《本草纲目拾遗》:“一茎长数十里,土人得之,以刀砍断,则汁出如液。”
鸡血藤
而很多人对鸡血藤的了解大都是源于手串,因为鸡血藤适合反复打磨,其质光滑,经久耐用,色红而如鸡血,制成的手串朴素之中又夹带着些许古香古色,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。
然,鸡血藤的价值远不止于此,
事实上,鸡血藤还是一味治病的良药,只是好多人不认识它,所以常常被当作柴火烧掉。
那么,这小小一味鸡血藤到底有哪些药用功效呢?不妨花上三五分钟,听远志娓娓道来。
四肢麻木有些人,时不时地会有四肢麻木的感觉,仿佛是有千万只小虫在自己的皮肤上爬过一样。然而,你要是用力去掐吧,反倒没什么感觉。而且这种症状在春夏之际会略微好转,而到了秋冬之时,症状就会更严重些。
须知,在中医的认知范畴中,四肢麻木一来是血虚所致,二来呢,是血瘀所致。
所谓血虚,即体内的血液运行无力。要知道,四肢又有四末之称,因其离我们的心脏位置最远,而心主血脉,若是血液运行无力,心脏自然是无力将血液泵致离心脏最远端的四肢,四肢不得血液濡养,自然会有麻木的症状。
血瘀也是一样的道理,体内瘀血阻滞,影响了气血的正常运行,血液难达四末,而症见麻木。
鸡血藤味甘性温,主入肝经血分,既善补益肝血而治血虚;又功兼活血化瘀而改善血瘀的问题。
鸡血藤
多与地龙、丹参等活血通络的药材同用。
地龙
丹参
风湿痹痛有些人一到雨季,腰腿、关节就痛到不行。在中医范畴中,多属“痹证”。
何为“痹证”?
简单讲,多由风邪、湿邪、寒邪所致。
中医认为,风为百病之长,风邪就像是外邪入侵的载体一样,诸邪均可乘风邪而入体。
湿邪多黏腻,湿邪跑到我们的身体内,就容易阻碍气血的畅流,不通则痛啊!老生常谈的话题了。
而寒邪最易损耗我们身体内的阳气,阳气主温熙推动,气血失去了阳气推动的力量,自然容易受寒邪收引的作用而凝滞。
因此,这外感的湿邪、寒邪就容易搭载着风邪这趟顺风车入侵我们体内,凝滞我们的气血。加之风性善走,风邪带着寒湿走至关节处,则见关节痹痛,进入腰腿而见腰腿不利。
鸡血藤的性子是温温的,一点都不燥,不但可以一点一点地把盘踞于体内的寒邪慢慢祛除掉,又不易灼伤体内的津液。
此外,鸡血藤又具有养血活血的功效,推陈致新,化瘀血而生新血。
简而言之,鸡血藤温而不燥、补而不滞,实为治疗风湿痹痛之良药。
鸡血藤
如果想要效果更好一些,可酌加秦艽、桑寄生等祛风湿、止痹痛的药材。
秦艽
桑寄生
痛经闭经大姨妈的问题可以说是女性朋友们几近半生的话题了。
每个月总有那么些天不怎么舒服。要是大姨妈迟来或是索性不来,那么整个人都不好了。
若是去问及为何会有痛经或者闭经的问题,想必不少人会直言,“还不是给老公孩子给气的!”
虽是气话,但也不失几分中医理论。
中医认为,肝主怒,怒则气上,过度的生气就容易损伤肝经。加上肝主藏血,是故肝经受损,累及血液而见血虚血瘀。
血虚,则血液无力下行;
血瘀,则经血瘀堵于上,不通则痛啊!
而论及活血补血,世人皆知当归有神效,却鲜有人知晓,这默默无名的鸡血藤也是一味良药。
鸡血藤主入肝经血分,既善补血,又功兼活血,为治疗血虚血瘀之常用药。
鸡血藤
久病体虚一些人大病过后,病邪刚刚退散,身体内的正气极为虚弱,因此而症见面色萎黄,乏力疲倦,这个时候,就该扶正为主。
说得容易,那么问题来了,何为“正气”?
人体的正气,即我们体内的气血,气血充足,则正气满满,外邪自难入侵人体。
《黄帝内经》有云,“正气内存,邪不可干。”
鸡血藤功善补血,其性温和,补而不滞,温而不燥,尤善久病体虚者服用。
鸡血藤
润肠通便此外,鸡血藤养血的功效还可用于肠燥便秘。
有些人多年被便秘问题所困扰,任凭是卯足了劲儿,憋红了脸,拉不出就是拉不出。
究其原因啊,主要是由于肠道津亏所致。我们的肠道就像是一条小河一般,而大便就像是河道中的小船,若是河道中的流水日渐稀少,甚至干涸,小船就容易搁浅,大家试想一下,大便搁浅于肠道,又怎能顺畅地排出体外呢?中医称之为无水行走。
若是想要让这小舟顺当地走起来,要做的并不是靠蛮力推之,而是给河道灌输流水,水能载舟,亦能行舟,河道流水充足,小舟自能顺流而下,中医称之为增水行舟。
鸡血藤可以用于肠燥便秘的原因也正是如此,鸡血藤善养新血,而血液在中医认知中属于“津液”范畴,养益了新血,也就是给肠道灌输了源头活水,肠道津液充足,大便自能顺畅排出。
鸡血藤
鸡血藤虽功效良多,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的。
须知,鸡血藤终为甘温之药材,是故阴虚燥热者还须慎用之。
#健康科普大赛##好医生为健康护航##守护银龄世界#